肾性血尿同蛋白尿一样,都属于慢性肾脏病的特征性表现。但由于其临床症状不明显,多于体检时发现,以镜下血尿多见;且既往对肾性血尿的研究较少,加之以往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无症状性肾性血尿是良性过程,无需特殊治疗,因而肾性血尿多被忽视。今天河南誉美肾病医院医生就来和大家讲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。
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,从而发现多数肾性血尿病情呈慢性进行性进展;研究发现引起持续性单纯镜下血尿的肾小球疾病主要为IgA肾病、薄基底膜肾病和综合征。经肾活检发现,表现为肾性血尿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,IgA肾病占46.41%,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占14.35%。
尽管血尿是肾小球疾病的常见表现,但长期以来肾脏病学界更多关注的是蛋白尿,并将其作为评判预后的重要指标。然而,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,血尿不应成为一个可忽略的因素。有研究显示,单纯血尿患者经肾活检证实有1/5 临床与病理改变不一致,表现为临床症状轻而肾脏病理改变较重,提示单纯性血尿并非均预后良好。
部分血尿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,出现肾功能下降。因此,不能单纯依靠临床判定血尿的病情轻重及预后。已证实,肾小球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不仅与肾小球本身的损害有关,更与其肾小管间质病变的严重程度 密切相关;肾小管间质的病理改变程度往往同肾小球滤过率 (GFR) 下降的程度成正相岸关,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。
而肾性血尿,尤其是肉眼血尿可引起肾小管细胞损伤,造成急性肾损伤(AKI),同时肉眼血尿所致 AKI 还与长期不良预后相关联。以往认为单纯镜下血尿患者在无蛋白尿且血压、肾功能均正常的情况下,预后良好,即所谓的“良性血尿”。然而,事实并非完全如此。在一项90 例单纯镜下血尿患者的随访研究中,将不良肾脏事件定义 为随访中连续两次尿蛋白定量>0.5g/d、高血压、肾功能损害,平均随访42个月后,19%的患者至少出现一项不良事件。一项为期22 年的随访队列研究结果显示,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的 持续性单纯镜下血尿与终末期肾病(ESRD)相关联。
因而肾小球源性血尿与的关联性已不容小觑,尤其如何预测的风险正成为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。但是由于肾性血尿病情多迁延缠绵,易反复发作。
临床实践中,当单用西药治疗血尿无明显效果时,可考虑加用中药。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优势和精华,中医认为肾性血尿的病机多由热扰血分,伤及脉络而成; 或阴虚火旺,迫血妄行; 或脾肾气虚,脾不统血,血溢脉外;或久病气阴两虚,瘀血阻络,血不循经。因此,多数学者主张首先应明确血尿的西医诊断,然后再进一步行中西医结合治疗,即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。
河南誉美肾病医院医生提醒:患者要在发现病症后及时的到医院进行诊治,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疗疾病,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,让自己更好的控制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