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浆白蛋白影响慢性肾病吗

  患肾病之后,很多肾友便开始关注“尿蛋白”,尿蛋白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心情的好坏。

  你知道吗?除了尿蛋白,还有一种很重要的蛋白,看似默默无闻却有着丝毫不亚于尿蛋白的影响力,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肾病患者的结局。 它就是血浆白蛋白。

  今天就来和大家讲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。

  啥是血浆白蛋白?

  即血液中的白蛋白,由肝脏合成,患肾病后可随尿液漏出。

  白蛋白也是肝功能检查的一项指标,肾病患者经常可以在血生化检查中看到它:

  血浆白蛋白正常范围是40,55g/L,低于30是“低蛋白血症”,是肾病综合征的两个诊断依据之一。(另一个依据是尿蛋白)

  血浆白蛋白降低危害大

  白蛋白是人体重要的蛋白质,很多功能都依赖于它。肾病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且持续不好转,是提示肾病患者预后不好的重要指标之一。

  尤其是晚期肾病患者中,血白蛋白低是住院率、死亡率升高重要的提示指标。

  血浆白蛋白如果低于20g/L(膜性肾病的血浆白蛋白<25 g/L),容易发生血栓或栓塞,一旦出现“下腔静脉和/或肾静脉主干大血栓”,都会导致治疗效果差,此时应使用抗凝药物防范血栓。

  为什么血浆白蛋白会低?

  原因有很多:

  1.大量蛋白尿导致低蛋白血症

  如果尿蛋白不是很高,比如肾炎综合征患者,尿蛋白3.5g以内时,肝脏会增加白蛋白的合成速度,血浆白蛋白不会明显降低。

  但是如果大量的白蛋白随尿液漏出体外(肾病综合征),肝脏合成的白蛋白就供不上了。

  (其实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很强,有需要时可将自身合成白蛋白的能力提升3倍。但是肾病患者的血液中严重缺乏白蛋白时,肝脏间质中白蛋白下降并不严重,它不会合成太多白蛋白。)

  判断肾病结局有力的依据是用药后的反应。用药治疗尿蛋白后,如果血浆白蛋白明显回升,预示肾病结局较好;如果用药后白蛋白持续不好转,预示肾病进展风险大。

  2.营养不良导致低蛋白血症

  低蛋白血症,相当于严重的营养不良,实际上很多患者的低蛋白血症是由蛋白质摄入过少、营养不良引起的。

  肾友们不仅要避免顿顿大鱼大肉,更要避免“纯吃素”导致的低蛋白血症。

  3.肝功能受损导致低蛋白血症

  肝肾同源,部分肾病患者伴有肝功能受损,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会降低。

  此外,肾小管重吸收的蛋白被代谢掉、炎症反应、酸中毒、肠道丢失蛋白等原因,也会导致血浆白蛋白低。

  希望肾友们多看一眼白蛋白这个指标,如果低了,多和医生沟通。找到白蛋白低的原因并解决它,对肾病结局意义重大。

 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医生提醒:患者要在发现病症后及时的到医院进行诊治,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疗疾病,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,让自己更好的控制病情。